在新会之战惨败后,李定国其实又吃了两次大败仗,这就是年正月末和十二月的明清横州大战。这两场大战都以李定国部的惨败而告终。 明代青铜火器。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满洲纛章京东拜、梅勒章京毕力兔、鳌拜、阿儿哈、纛章京来塔,梅勒章京海喇图,尚可喜麾下总兵官徐衍,纛章京吕应学、尚之智,副将盛登科等人决定在夺回广东全境之后出兵广西。在广东的八旗军每一个固山留摆牙喇章京一名、摆牙喇二十名,其余满洲蒙古汉军人马以及平南王尚可喜部官兵全部参加对于广西明军的战斗。 布面甲。二月初一,满蒙八旗军到达广西兴业县城外四十里处遭遇明军,南明军有马步官兵一千六百名,战象一只,这样微薄的兵力自然无法抵抗清军,于是官兵被击败,大象也被活捉。清军审问俘虏之后得知,这是李定国麾下都督吴三省,总兵杨成、王三才的人马,在李定国败退回广西之后,明总兵孙际昌、中书杨琳不知为何突然带领20多名骑兵逃入土司何美璜大寨之内,结果这支一千六百人的平叛队伍还未能动手便遭遇了大股清军。 明军骑兵。在击败这支明军小部队和扫平各地山寨之后,清军继续追击李定国,最终在距离横州江岸二十里处的地方追上了李定国部,李定国大败“老营妻子,俱皆冲散”。根据明总兵孙际昌、中书杨琳交代说“定国自新会败出,将肇庆府对河原扎象二只,马兵一千八百名,步兵二千二百名,守高明县马兵四百名,步兵八百名,原留在高州府象一只,马步四百,步兵一千,收回到郁林州。又将苦途力小子内,挑选马兵者,共计万余兵、象三只。大兵未及赶上,我等随即逃出”可见李定国在新会县城战败之后,又收拾了大约一万名余部这才退入广西,在横州江战败之后,李定国带领为数不多的部众经过宾州逃往南宁。 明军。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明军官兵和将领降清,投降清朝的将领包括总兵一员,副将二员,中书二员,游击三员,都司五员,守备一员,千总六员,把总五员,文官有知县一员,州同一员,主薄一员,生员一员。除此之外还有官兵名降清,其中有骑兵74名,携带杏黄大旗一杆。 明军骑兵。在广东反正的清廷文武官员几乎全部再次反叛“其我高明县被陷总兵官郭虎、肇庆府同知白崇原、原用雷州副将先启玉、徐闻、游击洪维新、渭州游击代荣、雷州府知府闵梁黄、高州府知府周礼、遂溪县知县张开魏、开平县知县吴尔升、电白县知县陈之秀、茂名县知县俞心聪、阳春县古良司巡检刘琏、署阳所千总许斌、署高州府千总朱子龙、署阳春县教谕黄必春、署高州府教授叶登云,俱由贼营内逃回”当然了,这份再次归清的名单上并没有在高州反正的张月,不过要是考虑到“三月初四日,叛将张月带领贼.兵无数追击。该游亲领千把等官,奋勇拒敌,且战且退,直至黄塘东二十里狼韶地方。维时贼兵益众,连山漫野,围困甚急”估计这位也不会逃回来,毕竟郭虎也好,先启玉也罢,要么是被活捉,要么开城投降,只有张月在反正之后就迅速投入了战斗。 清初绿营兵。而在这一年的十二月末,广东清军再一次对广西动手了。顺治十二年(公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清两广总督李率泰带领平南靖南二王兵马抵广西梧州,到第二年(公元年)的正月初二日,清军抵达平南县,初十日抵达浔州府,驻守在此地的明仁安将军李承爵、水师忠明将军杨春伯、李先芳部明军官兵已经在三天之前不战而逃。 步兵。正月十五日,清军抵达贵县和孔有德残部,清广西提督线国安、总兵李茹春以及从湖南方向而来的洪承畴麾下标营总兵南一魁、总兵张国柱等会师。十八日,清军抵达横州,明将高文贵、仁安将军李承爵、施尚义、杨春伯、李先芳等人再次不战而逃。清总兵马雄统领水师由左右两江逆流而上,李率泰尚可喜等人带领陆军向南宁进发。 明军。正月二十七日,清军抵达宾州,二月初一日,清军抵达武缘县,二月初四,清军抵南宁府,李定国本人已经在这一年的元月二十二日逃出南宁,往隆安县而去,隆安县已经是广西西部的城市了。而孔有德的另一位部将,总兵马雄则带领水师于二月十七日于濑湍追上了明军水师,明将李先芳、总兵欧霖猷、右营总兵陈应风、张士经被俘,后营参将杜纪、郑英、林起皋等人在混战中阵亡。由于清军深入过远,广西连年战乱,地方经济破坏殆尽,所以清军补给十分困难,战马因为饥饿纷纷倒下死去,而且当地地形十分复杂,行军困难,所以不得不停止追击。 明军骑兵。可以说,李定国年这一年在广西的表现,实在是差得不能再差了,但是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广西部分城市为何再次沦陷,其实很好理解:年年初,李定国刚吃了一个惊天败仗,立足未稳,尚可喜等人趁虚而入,安有不再次大败之理?那年年末和年年初的败仗呢?梧州、浔州、平南、武缘、横州、宾州、南宁,这次清军一口就吞下了小半个广西。虽然一年多之后的年,李定国派人夺回了南宁。但是很明显,一直到年年初清军收兵,年的桂林大捷已经可以基本等于白打了:不但广东未能收复,连广西的局势都已经崩盘了。 明军骑兵。不过以上的记载大多数都出自于清军自己的战报,至少在年年初,李定国本人其实并未在广西境内,而是在安龙和孙可望争夺永历皇帝。年二月二十一日,李定国领兵万余名护卫永历皇帝进入昆明,而此时正逢清军在广西攻城略地,由此可见,所谓逃往隆安县的明军将领并不是他本人。但无论如何,清军在广西取得的战果是不可忽视的。 布面甲。年年初,广西是遭到了一北一东两面夹击,北方自然是湖南清军,而东方则是广东清军,李定国主力被贵阳方面的孙可望吸引走,所以清廷的战报中明军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的原因就在此。到这里我们就不能发现南明政权的战略失误:这场惨败至少在桂林大捷之后就已经埋下祸根了。正如文章所说,李定国并未能成功消灭广西境内的所有清军,给了定南王府反攻广西的机会,而线国安等人夺回广西北部之后,势必将成为湖广清军南下的前锋,如果将定南王府彻底消灭干净,那之后清廷的反扑力量将会被削弱很多,这是其一。 清军绿营。第二,未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广东清军以沉重打击,第二次进攻广东,李定国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整场大战打得拖拖拉拉。如果能迅速联系郑成功,在广东海面及时得到郑军的支援,那尚可喜就算能一时成功保住广州,那整个广东易手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何至于被人反推回广西境内?又或者,在年消灭孔有德之后,迅速猛攻广东,直接夺取肇庆以西的城市,两方设法引诱耿尚主力出战,然后一举消灭之,之后再退回广西,经营广西,准备迎击自北方而来的敬谨亲王尼堪率领的满汉八旗军。等待所有战事结束之后,先稳定广西局势,将其经营为进攻广东清军的基地,徐徐图之。 李定国。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孙可望,孙可望与自身实力不相称的野心最终不得不让身在安龙的永历朝廷对南宁的李定国发出求救信号,让李定国不得不北上救驾,如果孙可望哪怕能给皇帝最基本的尊重,主动拉拢李定国、刘文秀,想必明清局势不会到如此地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465.html |